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

外国语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培训工作方案2024-2025(2)

外国语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培训工作方案2024-20252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深化教学改革,成为学院发展的关键任务。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基层教学组织培训的相关要求,推动外国语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总结上学期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学期基层教学组织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1.助力教师熟练掌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

2.推动基于PDCA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3.剖析新时代基层教学组织的现状与问题,探索有效建设路径,增强基层教学组织活力与效能。

4.提升教师教学学术研究能力,掌握选题、申请及应用实践方法,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

二、培训对象

外国语学院各教研室全体教师

三、培训负责人

由外国语学院教学副院长负责统筹本院的培训工作,成立以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领导小组设秘书1名,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四、培训形式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学沙龙、培训讲座、专题研讨、听课评课、教学观摩等多样化形式开展,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五、培训时间及主题安排

3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培训讲座:邀请线上教学平台技术专家或校内混合教学优秀教师开展讲座,详细介绍混合教学平台功能、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设计、资源整合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混合教学方案。

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校内或外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示范课,课后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学习示范课中的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技巧以及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方法。

3.小组研讨: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围绕混合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展开讨论,如线上教学的学生管理、线下课堂的深度互动、混合教学的考核评价等。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与困惑,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4.实践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程,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单元方案,并在教研室内部进行交流展示,互相提出修改建议,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4月:基于PDCA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1.专题讲座:邀请教育评价专家举办讲座,深入解读PDCA循环原理在课程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介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价结果反馈与改进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

2.案例分析:收集整理国内外基于PDCA课程质量评价的优秀案例,组织教师进行分析研讨,学习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探讨如何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3.研讨制定: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研讨制定本专业课程的PDCA质量评价方案,明确各环节的评价标准、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在学院层面进行交流汇报,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案。

4.模拟实施:选取部分课程进行PDCA课程质量评价的模拟实施,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检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组织教师对模拟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5月:新时代我校基层教学组织的现状、问题及建设路径

1.调研分析:各教研室开展基层教学组织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对基层教学组织的认知、参与度、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形成调研报告,为后续研讨提供依据。

2.专题研讨:举办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师围绕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定位、运行机制、团队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展开讨论。邀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参与研讨,听取意见建议,共同探索建设路径。

3.经验交流:邀请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的高校教师或校内优秀教研室主任分享经验,介绍先进的管理理念、活动组织方式以及团队协作模式等。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4.方案制定:根据调研与研讨结果,各教研室制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发展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举措、时间安排等。学院对各教研室方案进行审核指导,推动方案的有效实施。

6月:教学学术研究的选题申请与应用实践

1.培训讲座:邀请教学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介绍教学学术研究的内涵、意义、选题方法、申请流程以及论文撰写技巧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2.经验分享:邀请校内教学学术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分享选题经验、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经验。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解答疑问。

3.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教学学术研究选题,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选题论证,从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学院邀请专家对重点选题进行一对一指导。

4.研究实践:教师根据确定的选题,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汇报,分享研究进展与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副院长总负责,各教研系部负责人具体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建立培训档案,记录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

2.经费保障:合理规划学校下拨的培训经费,确保经费用于培训讲座、专家邀请、教学观摩、资料印刷等方面。加强经费管理与监督,严格经费使用审批流程,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激励机制: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及培训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在培训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教研室进行表彰奖励,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外国语学院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推动教学学术研究发展,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开创学院教学工作新局面。

相关附件

TOP